首页 > 早期胃癌筛查利器!电子上消化道内镜支持高清染色与活检

早期胃癌筛查利器!电子上消化道内镜支持高清染色与活检

来源: 网络 2025-11-24

胃癌的预后与发现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癌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甚至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就能治愈。而一旦发展到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会急剧下降到30%以下。


因此,发现早期胃癌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而电子上消化道内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最可靠的工具。


核心技术解析:高清染色与活检

您提到的“高清染色”和“活检”是这把“利器”的锋利之处,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高清染色 (High-Definition Chromoendoscopy)

这里的“染色”实际上包含两大类技术:


A. 化学染色 (传统染色内镜)


原理:通过内镜的活检孔道,将特殊染料(如靛胭脂、亚甲蓝等)喷洒到胃黏膜表面。

作用:染料会附着在黏膜的凹陷或隆起处,像给地貌图上色一样,让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微表面结构)和微血管形态(微血管形态)变得异常清晰。

优势:能非常直观地显示出普通白光内镜下容易忽略的平坦、凹陷型早期病变,以及病变的边界范围。

B. 光学染色 / 电子染色 (现代主流技术)


原理:这并非真正的染料,而是通过内镜主机对光源进行特殊处理,再用特殊的光学滤光片或图像处理技术,将不同波长的光投射到黏膜上。它能强化显示黏膜表层和深层的毛细血管以及微细结构。

代表技术:

NBI (窄带光成像):奥林巴斯技术,强调血管的对比度。

BLI (蓝激光成像):宾得/富士技术,对黏膜表面结构和血管都有很好的显示效果。

LCI (联动成像):富士技术,能提供更广域、更鲜明的色彩对比,更容易发现发红、褪色的病变区域。

优势:无需喷洒染料,一键切换,操作简便快捷。它能清晰地显示出早期胃癌特有的“不规则微血管形态”和“异常表面结构”,帮助医生在内镜下就能做出初步的定性判断。

高清 + 染色 = “火眼金睛”:高清摄像头保证了画面的清晰度,而染色技术(特别是光学染色)则提供了“对比度滤镜”,两者结合,让医生能洞察到毫米级别的细微病变。


2. 活检 (Biopsy)

原理:当医生通过高清染色内镜发现可疑病变区域后,会通过内镜的活检通道伸入微型活检钳,从病变处夹取几块米粒大小的组织。

作用:这些组织会被送到病理科,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和组织学分析。

意义:活检是诊断胃癌的最终确诊依据。无论内镜下看得多么像癌,都必须有病理学证据才能“一锤定音”。病理报告会明确告知是良性、恶性,还是癌前病变。

流程总结:高清内镜发现疑点 → 染色技术放大疑点 → 活检钳取样 → 病理科确诊。这个流程环环相扣,构成了早期胃癌筛查的完整闭环。


谁需要接受筛查?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等机构的指南,建议以下人群进行胃癌筛查:


年龄:40岁以上。

高风险人群:

来自胃癌高发地区。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等癌前疾病。

有胃癌家族史(一级亲属)。

存在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产品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