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2025-08-15
透析导管是血液透析治疗中重要的血管通路,根据使用时间和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临时导管和长期隧道式导管(长期导管)。以下是这两种导管的详细对比:
临时导管
定义:
临时导管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的临时血管通路,通常在永久性血管通路建立之前使用。
材料:
通常由硅胶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受性。
类型:
单腔导管:只有一个管腔,血液从导管的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
双腔导管:有两个管腔,一端用于血液流入,另一端用于血液流出。
多腔导管:具有多个管腔,适用于多通道透析治疗。
留置时间:
通常留置时间不超过4周,适用于急性肾损伤、中毒等情况下的短期血液透析治疗。
置管部位:
通常在颈内静脉、股静脉等浅表大静脉内放置,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
护理要点:
每次透析前,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酒精棉球清洁导管外壁,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使用无菌棉球蘸取碘伏消毒液,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防止感染。
使用无菌胶布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防止导管脱落或移动。
定期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渗出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常见问题与处理:
导管感染:表现为导管出口处红肿、疼痛、渗出,以及发热等全身症状。处理方法包括局部消毒、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拔除导管等。
导管堵塞:常见原因为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导管位置不当等。处理方法包括溶栓、调整导管位置、必要时更换导管等。
导管脱落:原因可能为固定不牢、患者活动过度、皮肤松弛等。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用透析、局部压迫止血、重新置管等。
长期隧道式导管(长期导管)
定义:
长期隧道式导管(TCC)是一种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具有皮下隧道和涤纶套(cuff)结构。
材料:
通常由聚氨酯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受性。
类型:
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按照导管尖端的不同,临床上常见三种分类:
双Z对称螺旋导管尖端:不需要区分动静脉,动静脉端正接、反接再循环均最小。
阶梯形管尖:尖端形状呈阶梯状。
分裂形管尖:尖端分叉,功能段需要在右心房,动脉端朝向三尖瓣,可以减少贴壁。
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可达数月至数年,适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置管部位:
通常需要在皮下隧道内放置,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内,以保证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
护理要点:
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定期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渗出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注意导管固定,避免导管脱落或移动。
记录导管使用情况,包括透析日期、时间、血流量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常见问题与处理:
导管感染:表现为导管出口处红肿、疼痛、渗出,以及发热等全身症状。处理方法包括局部消毒、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拔除导管等。
导管堵塞:常见原因为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导管位置不当等。处理方法包括溶栓、调整导管位置、必要时更换导管等。
导管移位或脱落:原因可能为固定不牢、患者活动过度等。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用透析、局部压迫止血、重新置管等。
总结
临时导管:适用于短期血液透析治疗,留置时间不超过4周,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
长期隧道式导管:适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时间可达数月至数年,具有皮下隧道和涤纶套结构,固定更加牢固,使用时间更长。
选择哪种导管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预期透析时间来决定最适合的导管类型。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