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2025-07-18
脊柱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的特点与使用场景
一、核心特点
高精度三维定位
亚毫米级误差:光学/电磁追踪技术实现器械定位精度达0.1-0.3mm,显著降低螺钉误置率(传统手术5-15% → 导航下<2%)。
实时动态反馈:术中自动更新器械位置,避免因患者体位移动导致的偏差。
多模态影像融合
术前CT/MRI+术中C臂三维扫描(如O-arm):重建患者脊柱三维模型,精准规划钉道(尤其适用于复杂解剖)。
AI辅助规划:自动识别椎弓根峡部、神经根等关键结构,推荐最优植入路径。
微创与安全优化
减少X线暴露:术中透视次数降低50%以上(如腰椎手术从20次减至5次)。
神经保护:虚拟边界警示功能(如StealthStation),避免损伤脊髓或神经根。
操作效率提升
缩短学习曲线:年轻医生可快速掌握高难度术式(如经皮椎体成形术)。
模块化设计:兼容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器等多种器械。
二、典型使用场景
1. 复杂脊柱手术
高风险区域操作:
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C1-C2误差需<1mm)。
胸椎畸形矫正(如青少年特发性侧凸,Cobb角>70°)。
翻修手术:既往内固定失败后的精准再植入(避免瘢痕组织干扰)。
2. 微创脊柱手术(MIS)
经皮内固定:导航引导下建立工作通道(如TLIF、OLIF),减少肌肉剥离。
椎体成形术:实时监控骨水泥灌注,预防渗漏。
3. 肿瘤与创伤
椎管内肿瘤切除:界定肿瘤与神经边界(如神经鞘瘤)。
骨折复位:导航下复位椎体压缩骨折(如AO分型A3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