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2025-04-16
1. 血液净化功能
清除毒素和代谢废物
小分子毒素清除:通过弥散作用,能够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如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这些毒素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积累,会导致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中大分子毒素清除:利用对流机制,通过高通量滤膜,能够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如炎症介质、β2-微球蛋白等。这些毒素在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清除多余水分
超滤功能:通过滤过器的超滤作用,能够将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清除。这对于液体过负荷的患者(如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尤为重要,能够减轻水肿、降低心脏负担。
精确控制液体平衡:设备能够精确控制超滤量和置换液量,维持患者体内的液体平衡。这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预防电解质紊乱至关重要。
2.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
电解质平衡
补充和调节电解质: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置换液或透析液补充适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维持血液中电解质的正常水平。
监测电解质水平:设备配备的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确保电解质平衡。
酸碱平衡
调节酸碱平衡:通过置换液或透析液的成分调整,能够纠正酸中毒或碱中毒。例如,对于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以通过补充碳酸氢钠来纠正酸中毒。
维持稳定的酸碱状态:设备能够持续监测血液的酸碱度(pH值),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确保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
3. 血流动力学支持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缓慢、连续的治疗方式:与传统的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连续性血液滤过以缓慢、连续的方式进行治疗,不会导致血压的急剧波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极小。这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低血压、休克患者)尤为重要。
低血流速度:设备可以在较低的血流速度下运行(通常为100 - 300毫升/分钟),减少了对心脏的负担,即使在低血压状态下也能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
支持低血压患者
适应低血压状态:连续性血液滤过能够在低血压状态下进行治疗,不会因血压过低而中断治疗。这对于危重患者(如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非常关键。
4. 营养支持功能
补充营养物质
提供营养补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设备的管路系统向患者体内补充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等,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维持营养状态:对于长期接受治疗的患者,营养支持能够维持其营养状态和免疫力,促进康复。
药物输注
药物治疗兼容性:药物可以通过相同的管路系统输注到患者体内,减少了额外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5. 抗凝功能
防止血液凝固
抗凝剂输注:设备配备抗凝系统,能够通过输注抗凝剂(如肝素、枸橼酸等)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凝固。
实时监测抗凝效果: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抗凝剂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确保抗凝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降低血栓风险:通过抗凝剂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血栓在滤过器和管路中的形成,延长滤过器的使用寿命,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6. 液体平衡管理
精确控制液体输入和输出
实时监测液体平衡:设备配备液体平衡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超滤量和置换液量,精确控制液体的输入和输出。
维持液体平衡:通过精确的液体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因液体过负荷或脱水导致的并发症,维持患者体内的液体平衡。
适应不同病情需求
个性化液体管理:设备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需求,灵活调整治疗参数,满足不同患者的液体管理需求。
7. 温度调节功能
维持血液温度
加温系统:设备配备加温系统,能够对置换液或透析液进行加热,确保回输到患者体内的血液温度接近人体体温(37℃左右)。
防止低体温:通过温度调节,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