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2025-09-04
肌电图(EMG)和诱发电位系统是用于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工具。当记录到运动单位电位异常时,这可能提示存在神经或肌肉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动单位电位异常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插入电位异常:
插入电位延长:可能见于失神经支配、肌炎、肌病等。
插入电位减弱或消失:可能见于废用性肌萎缩。
静息电位异常:
纤颤电位:单相或双相,电压25-300μV,频率2-30Hz,时限0.5-2ms,出现于失神经支配后15-21天。
正相电位:双相,起始部为宽大之正相,电压50-2000μV,频率2-100Hz(通常4-11Hz),时限10-20ms,出现于失神经支配后5-10天。
轻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
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电压改变:
时限延长,电压增高:可能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时限缩短,电压降低:可能见于肌源性疾病。
多相电位增加:
短棘波多相电位:常见于肌原性疾病,时限3ms,波幅300-500μV,位相5-10相。
群多相电位:常见于脊髓前角细胞及陈旧性神经损伤,时限3ms,位相10相,波幅高。
重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
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可能见于严重神经肌肉疾病及癔症性瘫痪。
单纯相:轻收缩时,只出现几个运动单位电位相互分离的波形。
混合相:中度用力收缩时,有些区域电位密集不能分离,部分区域内可见单个运动单位。
干扰相:肌肉作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相互重叠,不能分离出单个运动单位电位。
自发电位:
束颤电位:自发的运动单位,时限宽,电压高,变动范围大,常为运动神经元病的重要表现。
群放电位:节律性,阵发性发放的自发电位,定位和定性困难,可能见于震颤、阵挛、抽搐、癫痫、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神经官能症等。
募集电位异常:
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可能见于神经损伤、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等。
病理干扰相:可能见于肌源性瘫痪。
肌肉运动单位的疲劳:可能见于重症肌无力。
这些异常电位的出现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神经肌肉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