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与ECMO联合应用在重症循环支持中的策略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与ECMO联合应用在重症循环支持中的策略

来源: 网络 2025-08-2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导管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应用在重症循环支持中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尤其适用于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HR-PCI)患者以及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以下是这种联合应用的一些关键策略:


适应症选择:

IABP: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体外循环后低心排综合征等情况。

ECMO:适用于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心肌炎等情况。

联合应用:适用于高危PCI患者、严重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等。

时机选择:

早期干预:一旦患者符合联合应用的适应症,应尽早置入IABP和启动ECMO,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预防性应用:对于高危PCI患者,可以在术前预防性应用ECMO和IABP,以提供充分的循环支持。

操作技术:

IABP置入:通过股动脉穿刺,将球囊导管置于降主动脉内,外接控制装置,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进行充气和放气。

ECMO启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如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颈内动脉等),连接ECMO设备,调节合适的流量和参数。

监测与管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输出量等指标,确保循环稳定。

抗凝管理:使用静脉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防止血栓形成。

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撤机策略:

逐步撤机:当患者病情稳定,心肺功能有所恢复时,可以逐步减少ECMO和IABP的支持力度,最终撤机。

撤机评估:在撤机前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自主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

多学科协作:

团队合作:重症监护、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策略,IABP导管与ECMO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重症循环支持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产品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