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2025-05-23
视力筛查仪通过光学、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快速评估眼睛屈光状态及部分眼部异常,其工作原理可从核心检测技术和不同类型设备的实现方式两方面理解,以下是详细介绍:
哈特曼-夏克(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技术
原理:向眼睛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如红外光),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折射后,通过微透镜阵列投射到探测器上形成光斑阵列。若眼球屈光系统正常,光斑阵列呈规则排列;若存在屈光不正,光斑会发生偏移。通过分析光斑偏移量,可计算出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轴位等参数。
类比:可将微透镜阵列想象成多个小窗户,光线通过这些“窗户”后在探测器上形成“影子”(光斑)。当眼睛屈光状态改变时,“影子”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就像人站在不同位置时,阳光在地面上的影子位置会不同一样。
偏振光检测技术
原理:利用偏振光的特性来检测眼睛的屈光状态。偏振光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其偏振状态会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偏振光的变化,可以分析出眼睛的屈光情况。
示例:想象偏振光是一群有特定排列方向的“小士兵”,当它们通过眼球这个“战场”后,排列方向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这种改变就能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
视网膜检影技术原理(自动化实现)
原理:传统检影镜是医生通过观察眼底反光来判断屈光状态,视力筛查仪将这一过程自动化。设备发射光线进入眼睛,在视网膜上形成反射光,通过分析反射光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来确定眼睛的屈光不正类型和程度。
类比:就像用手电筒照射镜子,根据反射回来的光线情况可以判断镜子的角度和表面情况一样,通过分析视网膜反射光可以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
手持式视力筛查仪
工作过程:通常采用上述波前传感或偏振光检测技术。操作时,将仪器靠近被检测者的眼睛,仪器发射光线进入眼睛,接收并分析反射回来的光线信号,通过内置的算法快速计算出屈光参数,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优势:体积小、便于携带,适合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进行大规模筛查。
台式视力筛查仪
工作过程:一般集成了多种检测技术,除了屈光检测外,还可能具备眼位检查、瞳孔大小测量等功能。被检测者坐在仪器前,将下巴放在下巴托上,眼睛对准目镜,仪器自动完成各项检测,并将结果打印出来或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和分析。
优势:检测功能更全面,结果更准确,适合在眼科诊所、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使用。
眼位检查
原理:通过让被检测者注视特定的目标(如灯光或图案),同时使用摄像头捕捉眼睛的运动和位置。分析双眼注视目标时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是否存在斜视等眼位异常。
示例:就像两个人同时看一个物体,通过观察他们眼睛看向物体的方向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存在眼位偏差。
瞳孔大小测量
原理:利用红外光照射眼睛,通过摄像头拍摄瞳孔的图像,然后使用图像处理算法计算瞳孔的直径大小。瞳孔大小的变化可以反映一些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
类比:就像用尺子测量一个圆形物体的直径一样,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准确测量出瞳孔的大小。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