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2025-05-14
视力筛查仪在检测过程中获取的是与眼部健康及视觉功能相关的量化数据和图像信息,其观察内容及原理如下:
屈光状态(近视/远视/散光)
右眼:+3.50D(远视350度),散光-1.75D×90°(轴向90度)
左眼:+2.00D(远视200度),散光-1.00D×180°
原理:通过红外光或自然光投射至眼底,分析反射光线的偏折程度,计算眼球的屈光力(单位:屈光度D)。
数据示例:
眼位异常(斜视风险)
右眼外隐斜5棱镜度(△),左眼注视正常。
原理:利用角膜反光点位置或瞳孔中心偏移量,判断双眼是否对齐。
数据示例:
瞳孔反应与视网膜功能
观察内容:瞳孔对光反射速度、瞳孔大小对称性,间接反映视神经及视网膜健康。
异常提示:单侧瞳孔缩小(可能提示视神经损伤或先天性异常)。
角膜曲率(辅助诊断)
数据示例:角膜曲率半径7.8mm(正常值7.5-8.5mm),曲率过陡可能与圆锥角膜风险相关。
手持式筛查仪(如Spot、Plusoptix)
屏幕直接呈现屈光度、眼位等数值,并用颜色标记风险等级(如绿色=通过,红色=转诊)。
部分设备可生成角膜反光点分布图,辅助判断眼位。
显示内容:
示例报告:
右眼: |
球镜(S):+3.25D |
柱镜(C):-1.50D |
轴向(A):85° |
眼位:正常 |
风险等级:黄色(建议复查) |
台式筛查系统(如Retinomax、iCare)
动态捕捉眼球震颤轨迹,评估注视稳定性。
更详细的角膜地形图(反映角膜形态)、眼底红外图像(观察视盘、黄斑结构)。
支持数据导出至电子病历,生成趋势分析图表。
显示内容:
高级功能:
非直接成像
筛查仪不生成类似相机拍摄的“眼底照片”,而是通过光学原理计算参数,因此无法直接观察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结构异常(需裂隙灯或眼底相机确诊)。
早期风险预警
高度远视(>+5.00D)可能增加弱视风险;
双眼屈光参差(>2.00D)需警惕单眼抑制。
筛查仪的核心价值在于快速发现潜在风险,例如:
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
3个月婴儿+4.00D远视为生理性,无需干预;
3岁儿童+4.00D远视则需进一步评估。
筛查数据需与患儿年龄、病史综合判断。例如:
关键指标速查
指标 | 正常范围(参考) | 风险信号 |
---|---|---|
球镜(S) | 新生儿:+1.00D~+3.00D | >+5.00D(远视过高) |
柱镜(C) | <1.00D | >1.50D(散光需关注) |
眼位 | 角膜反光点对称 | 单侧偏移>5△(斜视风险) |
后续行动建议
绿色/通过:定期复查(如6个月后)。
黄色/复查:1-3个月内复查,或转诊至儿童眼科。
红色/转诊:立即至眼科专科进一步检查(如散瞳验光、眼底OCT)。
视力筛查仪通过光学技术“量化”眼部参数,为早期发现视觉发育异常提供依据。其结果需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综合判断,而非直接诊断疾病。对于家长而言,关注筛查仪提示的风险等级,并遵医嘱进行后续检查,是保障儿童视觉健康的关键。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