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2025-04-22
1. 适应症
主动脉瓣疾病:包括主动脉瓣狭窄(AS)和主动脉瓣反流(AR)。生物瓣膜是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常用选择,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
二尖瓣疾病:用于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患者,生物瓣膜可作为二尖瓣置换术的替代选择。
三尖瓣疾病:用于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患者,尤其是高风险患者。
再次手术患者:对于生物瓣膜衰败后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的“瓣中瓣”技术已成为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2. 手术方式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传统的开胸手术,适用于大多数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生物瓣膜在SAVR中的应用比例逐年增加,尤其是在高龄患者中。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一种微创手术,适用于高风险或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TAVR中的“瓣中瓣”技术可用于生物瓣膜衰败后的再次治疗。
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生物瓣膜在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也在增加,尤其是对于高龄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3. 手术效果
短期和中期效果:阜外医院的研究表明,对于>60岁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生物瓣和机械瓣在术后早中期的生存率和再入院率无显著差异。
长期效果:生物瓣膜的耐久性有限,通常为10-20年。对于生物瓣膜衰败后的患者,TAVR中的“瓣中瓣”技术可提供良好的长期效果。
4. 临床应用案例
Venus-Neo可扩张生物干瓣:2022年,启明医疗的Venus-Neo可扩张生物干瓣在武汉协和医院完成了全球首例临床应用。该瓣膜采用牛心包组织,通过优化设计和抗钙化处理,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和耐久性。
瓣中瓣技术:瓣中瓣技术(如AVIV、MVIV、TVIV)在生物瓣膜衰败后的再次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例如,主动脉瓣瓣中瓣(AVIV)技术在低风险和中风险患者中显示出较低的死亡率和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结果。
5. 临床应用趋势
生物瓣膜应用比例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生物瓣膜的应用比例逐年增加,尤其是在高龄患者中。
技术改进:新一代生物瓣膜(如可扩张瓣膜)的出现,进一步优化了生物瓣膜的性能,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微创手术的发展:TAVR等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为高风险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