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2025-03-18
1. 骨骼系统
全身骨显像:用于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是目前最能体现核医学影像技术优势的检查项目之一。其灵敏度高,能够全面成像,检出阳性率高达95.8%。
骨关节疾病:可用于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代谢性骨病等。
骨折风险评估:探测病理骨折的危险部位。
2. 心血管系统
心肌灌注显像: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通过评估心肌血流灌注和心肌细胞活性,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心肌血流定量:新型碲锌镉(CZT)心脏专用SPECT能够定量测定心肌血流量(MBF)和心肌血流储备(MFR),显著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心脏手术评估:用于观察心脏搭桥术及介入性治疗后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
3. 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显像:用于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癫痫致痫灶定位。其在癫痫发作间期的阳性率高达60%,远高于XCT和MRI。
脑肿瘤评估:用于判断脑肿瘤的血运情况,鉴别术后或放疗后复发和瘢痕。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通过检测脑部功能异常变化,为早期诊断提供支持。
4. 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显像:用于诊断甲状腺结节功能状态、异位甲状腺、甲状腺癌转移灶。
肾功能评估:通过肾动态显像,了解肾动脉病变、双肾血供情况、分肾功能及上尿路通畅情况。
5. 肿瘤检测
肿瘤骨转移:全身骨显像能够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
肿瘤前哨淋巴结显像:通过放射性示踪剂标记,用于肿瘤前哨淋巴结的定位。
6. 其他应用
肺灌注显像:用于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肝脏显像:用于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
唾液腺显像:用于评估唾液腺功能及占位性病变。
7. 多模态融合(SPECT/CT)
解剖与功能结合:SPECT/CT融合技术结合了SPECT的功能成像和CT的解剖成像,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精准诊断:在肿瘤、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领域显示出巨大价值,显著提升了多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