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2025-03-04
血液黏度反映了血液运输及供应状况,测定血液黏度对于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性,解释由于血液黏度增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机理和规律,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预后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的流动与变形规律的学科成为血流变学。血液流变学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和预防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在一定范围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血液流变异常的主要危害:血粘稠度增加。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中尤以血液粘度为重要因素。血液粘度的高低代表血液运输的优劣或血液供应量的多少。
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必然导致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灌流量的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肿瘤,周围血管病及忧虑等,虽然有诸多致病因素,但均与血液粘度异常相关。
作为可以有效检测血液粘度的仪器,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血小板的聚集、释放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检测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可以为某些疾病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如闭塞性血管疾病,预定血液流变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血液流动异常,停滞血栓形成等。它对于多种疾病的病因研究、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判断、治疗和预防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血流变检查的人群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正常或亚健康人群:如: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营养过剩或不良、生活不规律的群体以及3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二是病理状态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梗、肺心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卒中、恶性肿瘤、血液病、烧伤、各种原因的重症贫血、重症肝炎、肝硬化及高脂血症等的患者。定期进行血流变检查,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老年人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可防患于未然,这应该成为中老年人保健的措施之一。
总的来说,血流变的规范化检测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预后判断等方面已经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为心脑血管病和其他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方法。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